欢迎访问西藏青年国际旅行社的网站!
西藏青年国际旅行社
客服电话:0891-6330891
联系手机:136 2891 7887 (7天*12小时咨询电话)
给自己心灵的一次藏地解脱之旅
时间: 2009-02-18 来源: 西藏旅游网 作者: 本站编辑 字体 [ ]
  我们于7月25日晚8:30 从西宁登火车,途经26个小时,于26日晚10:30抵达拉萨车站。一路上,青藏高原的风光,那一望无际的柴达木盐湖地,那高昂洁白的雪山,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好像手都可以抓住的朵朵白云,那绿色如洗的藏北高原草地和溪流穿越而成的湿润的沼泽地,那偶尔奔驰或伫立而望火车或悠闲吃草的羚羊、牦牛,那如天空之碧蓝、一平如镜的错那湖光,等等,让人目不暇拾。在感受神奇风光的同时,也在想着、看着党和国家下决心修筑这条铁路的宏远大志及铁路工人们的艰苦的高海拔作业,特别是他们为着既高质量修好铁路,又要十分谨慎地保持周边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是的,海拔的确高,西宁车站为海拔2400米,拉萨为海拔3600米,途经唐古拉山口,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点,为海拔5000米。途中凡超过海拔4000米的车站,唯恐旅客不适,列车按规定不同意旅客下车,或许是我们的期盼高海拔挑战之心情和一路上“正常”的反映(列车上采取弥漫式放氧气),终于在藏北大站“那曲站”,我们得以在站台上感受了一下海拔4513米的高度。想快走,但确需要慢行;想呐喊,但必须抑制激动,那一张以站台、标牌(上标有海拔高度)和列车为背景的集体合影,我相信对每个第一次到达此高度的人来说是个多么值得保存的纪念,也使我们认识到,蓝天、高山、绿地的美丽和高度,人们想近距离的赞美与挑战竟何等的不易。我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犹如身临其境,呼吸好像还是那么的急促,因为实在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晚上十点多钟,拉萨站终于到了。主人特意安排了路线,以使我们很好地领略拉萨的夜景。眼前的一切与我们的想象是那么的不同,虽无高大的建筑,却也错落有致,而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商店在灯光照耀下五光十色,一派繁荣的景象。突然间,那久已神往的布达拉宫在灯光辉耀下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高大巍峨,雪白如银,映在幕色的夜空中,令人景仰。进入了拉萨饭店,主人嘱咐好好休息,然而那一路的景色、拉萨的夜景、那布达拉宫……如同电影在脑海中闪现,浮想联翩,不能入睡,念叨着:我终于到了西藏,数着1、2、3、4……朦胧中,天亮了。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大凡到拉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瞻仰参观布达拉宫,我们也不例外。早饭后,虽因昨晚未休息好头有些沉重,仍兴致勃勃地到了布达拉宫。

  据介绍,布达拉宫是公元6世纪由西藏历史上最具盛名、也为藏族佛教和人民最推崇的领袖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开始筹建的,她座落在拉萨平原突兀而起的红山顶上,1400多年来逐步形成,达赖五世时(公元17世纪)已相当规模。布宫是一座城堡式的寺庙建筑,因西藏长期以来政教合一,特别是元朝、清朝的皇帝们授予藏传佛教领袖的行政管辖权,布宫又是一座除佛事活动外的行政办公地。前者被称为红宫,后者被称为白宫,从外墙的颜色上大体可分出来。十三层、高度115.7米、1000多间房子或殿堂。据说,一直未发现有统一的建筑图纸,但却布局有方、结构合理、错落有致、坚固耐用,真实反映了西藏历史上的领袖们的匠心和藏族人民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我查阅了西藏社科院出版的《西藏通史》,在达赖五世的“自传”中介绍了建布达拉宫的起始原因:那是在公元1643年(藏历水羊年),当时达赖五世驻于色拉大乘洲寺,有下属向其建议在拉萨红山修建“绵亘之宏大宫殿,与色拉、哲蚌二寺连相呼应,目前与长远都能得到稳定。”此建议正合达赖之意,于是决定在公元1645年(藏历木鸡年)开始为布达拉宫的白宫奠基。我摘记以上几句,以为对布宫历史的估证。

  瞻仰参观布达拉宫,沿着一条固定的路线,由低向高再逐渐下行,时间不长,却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感受了一种神奇的氛围。依我看,布宫内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宗教官员、僧侣的办公居住地;二是供奉的佛祖等塑像,其中弥勒佛(藏区称为强巴佛,属未来佛,受到特别的贡奉和崇拜)、观音佛和释迦牟尼佛及藏传佛教的主流派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为多,此与内地的佛寺中的供奉方式尚有不同;三是藏区宗教领袖达赖数世的灵塔;四是各种佛教的塑像、法器、珠宝等,其中如若干座蕴藏天文地理玄妙智慧的“坛城”和三千余座大多用响铜材料制作的佛雕像,无不既是承载佛教历史传承的载体,又是价值连城的绝代艺术品。加之整个宫内一种肃穆、庄严的宗教气氛以及酥油、檀香混杂的特殊香味,确使人们如同离开了喧哗的尘世,受到一种如同净化灵魂的洗礼。我在布宫中历史最悠久的供奉着松赞干布及他的夫人们,特别是文成公主的塑像的小屋门口,双手合十,向在历史上为统一西藏、汉藏交流、祖国统一做出贡献的先人们表示虔诚的尊敬。

  走出布达拉宫,昨日的疲惫烟消云散,一种了结心愿的解脱,一种如释重负的心境,一种祥和、平静的心情油然而生,漫步在翻修一新的已很现代化的宫前出名的拉萨广场,望着与湛蓝天空相映同辉的布达拉宫,不禁再度升起一种深深崇敬的感觉。

  下午参观久负盛名、历史悠久的大昭寺。其名盛主要源于唐代于6世纪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领袖,其向南迎娶尼泊尔公主,向北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体现了他的政治意图,并决定在拉萨为两位公主分别建大、小昭寺,以供奉两公主分别带来的佛祖8岁、12岁的等身佛像。而大昭寺的建设颇具神秘色彩,建于沼泽地上,基础怎么也做不好,后请教颇懂天文、地理及易经八卦的文成公主,确定了合适的地点,并令白羊驭土填基,才得以逐步建成。1350多年的历史,保留至今,实乃不易。在寺中殿堂的壁画中,很形象地描绘了建寺的过程。供奉的佛像亦多,佛事亦多。给我们当导游的巴桑说,如果把布达拉宫比喻为“中南海”,那么大昭寺就相当于雍和宫。

  大昭寺周边的八角街,熙熙攘攘,热闹的小商品集贸市场挤满了参观的人群。历史上,八角街称为八廓街,为环绕大昭寺的转经路,后逐渐发展为现在的转经和集贸的双重功能。

  昌都之行.澜沧江起点

  从拉萨到贡嘎机场,一路平直。特别是“两桥一洞”的连接,使我们很快的相继跨过了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在雅江(西藏人都这样称呼,给人一种如叫亲人奶名、昵称的亲切感觉)宽阔的河谷岸上,建设了出名的贡嘎机场。从这里起飞一小时后就到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空中预报温度8℃。落地后,一片阳光,并无冷的感觉,也无高海拔反应,感到神清气爽。昌都维色专员等以特有的献哈达、品青稞酒、喝酥油茶的方式迎接了我们。驱车两小时,历130多公里,抵达了藏东名城昌都。

  昌都由扎曲和昂曲两河及其汇流而成的澜沧江使城市分为三块,而周边均高山,素有山城之称。稍稍休息后,我们首先参观了昌都的主要寺庙——强巴林寺,处于城的制高点,主供强巴佛(弥勒佛)和宗喀巴大师。该寺殿堂不多,场地开阔,可以俯瞰昌都城,并于澜沧江的轴线对应。告别强巴林寺的管委会负责人后,我们一行直奔城内三江汇合处——昌都天津澜沧江广场,(由天津市援建,在两河交汇处建成一个广场。)高大的纪念碑上有一展翅欲飞的金色大鹏鸟雕塑,据称这是征求帕巴拉?格列朗杰同志的意见而定的,因为昌都城的地貌像一个大鹏鸟。我未能在空中鸟瞰,但我观察,两条支流汇成澜沧江,不就是两支流即两翅,身子即澜沧江主河道,酷像大鹏鸟吗!假以时日,随着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昌都一定会像大鹏鸟一样腾飞。回想敝人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在澜沧江云南境内漫湾水电站的九年,同澜沧江结下不解之缘,现在站在澜沧江的起点——扎曲河和昂曲河的交汇点,心情十分激动。顺水流方向,左侧是扎曲河,右侧是昂曲河,两条河流汇合在昌都城南形成奔腾的澜沧江,尽管近一段时间雨水不多,流量还是充沛的。澜沧江的源头同长江、黄河均在青海的西南部,称为“三江源”。整个澜沧江全长2153公里,在西藏境内有479.6公里,云南省境内1227公里,然后流经东南亚诸国,称湄公河,从越南胡志明市入太平洋。其中、上游属高山峡谷地区,是水能资源的富矿,可开发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80年代初期,我在云南受命率先启动中游的漫湾电站(装机150万千瓦),之后,云南境内的大朝山、小湾相继启动;接着,糯扎渡、景洪电站在抓紧前期筹备。澜沧江是沿横断山南北走向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中最早开发的,由其带动,目前金沙江中游、怒江中游也在抓紧做前期工作,而今西藏境内的藏东,即上述三江的上游也随着中央的要求进入前期规划阶段,想想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随着“西电东送”的大格局,祖国西南川、藏、滇的丰富水能资源开发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今,我站在澜沧江起点,追昔抚今,展望未来,无限感慨。

  德格印经院

  德格是康巴地区一个很有历史沉淀的地区。在昌都时,维色专员就给我介绍,在历史上的西康地区有四个地区组成,即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云南迪庆、青海玉树,以后调整区划成为目前的格局。历史上,德格的土司是整个上述四地区的核心领导人(这是我用今日的说法进行描述),很有影响力,德格也成为了四个地区的核心区。如今的德格保留历史最古老的就算德格印经院,印制经书已有700年历史。藏有30余万块的印经刻板,据介绍,藏传佛教各个门派的经书这里均有其刻板,其历史之久、印板之多、教派之齐全,即令在东南亚佛教地区,也卓有名气。在印经院的建筑制高点,有点类似汉族建筑的牌楼,顶端上一组雕塑,引起了我们好奇,因通常藏族寺庙均中为法轮、两侧为羊,而印经院的两侧则是两只孔雀,介绍称,当年土司向清朝雍正皇帝报告建印经院,清皇十分重视,特赠送一对孔雀,保留至今,形成一段内地和西藏地区历史交往、一统中国的象征。我们在参观中,既为储存那么多的印经板、历史如此久远而保持完好(均为桦木制作)而惊讶,又为印制作坊中工人们用传统胶印的熟练和工艺的精湛而感叹。据德格县领导介绍,印经院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据称经初审,认为是具备条件的。印经院的建筑、储存的印经板能保持得这么好,是什么原因?他说,德格的环境气候是重要原因,人为的原因是躲过了“文革”可能发生的浩劫。“文革”启动,所开展的破“四旧”,几乎使德格印经院遭殃,后帕巴拉?格列朗杰向周恩来总理上书,要求保护,总理亲自批示,才使印经院得以度过了最艰险的一段,真是幸哉幸哉!

  羊卓雍湖

  告别金沙江和德格,我等一行又循原路从邦达机场飞回贡嘎机场,向着久已向往的羊卓雍湖水电站进发。离开昌都前,地方的同志均担心邦达机场的气候条件,飞机能否落下来,一早起来,两小时到了机场,在候机中,天空时阴时晴,终于飞机降落了,大家都说运气好(从贡嘎飞邦达市,也曾设想过如飞机因气候原因不能飞的各种方案。两次区间飞行如此顺利,陪同的地方同志都说,华电的西藏之行是为了给西藏做好事,因此运气好,正是应了上天有眼、佛光普照吧!)

  从贡嘎机场出来,一小时后,到达羊湖的山顶垭口处,即岗巴拉山口,在汽车爬坡时,同行同志一听说要到海拔接近5000米处,都有所担心,我告诉大家,不要老去想海拔。终于到了海拔4990米的岗巴拉山口,向周围看去,有一览群山小开阔之感。向下望去,碧绿碧蓝的羊湖静静的在山谷中、在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如明珠、如玉带、如镜子,真是难以形容。因天气好,山口处挤满了参观的人群和忙着做生意的当地藏民。我们几个人在不间断推销小纪念品的叫卖、拥挤中,终于得以同湖光山色合影,同牦牛、羚羊、藏犬合影,并郑重地同公路边的标有海拔高度的铭牌合影,以见证进入此高海拔地区。

  羊湖既因其高原湖泊之美而得名,更因武警水电官兵们在此修建了出名的羊湖水电站而增名

  扎什伦布寺.会见活佛

  日喀则市的海拔高程为3800米,虽比拉萨高200米。扎寺的建筑风格与布达拉宫不同。它是一组群体建筑,由几个主要殿堂、佛殿、灵塔组成,占地面积颇大,据介绍有20多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有15万平方米。一个年青的喇嘛带我们参观。

  扎寺是公元15世纪建设,是藏传佛教主流派格鲁派最具代表性的寺庙,初期是达赖一世创建,数十年后由班禅四世主持扎寺。班禅五世接任后,清康熙皇帝封号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扎寺便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也才有前藏以达赖为主、后藏以班禅为主管理的说法。

  扎寺的主要建筑,一是世界最高的强巴佛殿,30米高的大殿,供奉一座高26米的鎏金铸铜弥勒佛像,(顺便提一下,在藏传佛教中的弥勒佛,藏语为强巴佛,其塑像为庄严端庄之相,均为威严的坐立像,供奉的地位也很高,这是与藏传佛教对弥勒定位未来佛,倡导教众追求未来有关。而内地的佛像中,米勒均为大肚敞怀,满脸堆笑的欢乐状,这与内地佛教传说中的弥勒佛为笑佛,倡导教民豁达、开朗、慈悲、大度有关。)二是进行佛事活动的大殿,内殿和外殿的回廊有3000多平方米,据说可供3000人进行佛事活动,是听班禅大师讲经的场所。主供释迦牟尼佛像。1995年,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护国利民”金匾悬挂于此。在其旁边专门有一个汉佛堂,殿内供有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并有“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字样的牌位,这正反映了西藏同清朝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也是西藏佛寺中唯一的一座专有供奉皇帝牌位的殿堂。三是从班禅四世至十世的三座灵塔。其中五世至九世原有的单个灵塔,在“文革”期间遭毁,后中央政府拨专款重修了五世至九世的合葬灵塔,1988年底,班禅大师亲自主持了开光大典。可惜随后不久,他亦告别人世。其中最大的、最辉煌的是十世班禅灵塔,在1989年初十世班禅圆寂后,中央拨巨款于1993年建成的。我等瞻仰灵塔,双掌合十,追念这位爱国爱教大师的功绩。四是一座高35米、宽40米的晒佛台。据说每年定期展示巨大的佛像卷轴画,供人瞻仰,可惜我们没有凑到这个时间,无缘一睹盛况,颇为遗憾。

  萨隆.平拉活佛60多岁,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待客谦恭有礼,介绍扎寺的基本情况后,他以特别虔诚和怀念的心情,回忆十世班禅大师的情况,他数次讲到,班禅生前倡导爱国爱教,要求扎寺要始终如一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势力,推动西藏繁荣,扎寺是一直按照班禅的遗愿做的。他颇为自豪地说,在爱国爱教上,扎实伦布寺起着带头的作用,我们听后颇感欣慰,受益匪浅,祝他健康长寿,祝扎寺昌盛。

  8月2日乘飞机离开西藏

  中午登上飞机,在空中,我再一次的俯视大地,那银白的雪地、碧绿的草地、湛蓝的湖水,特别是我接触到、感受到的那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奋斗的人们……将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深藏在我的心中。

  回来后数天,即着手这篇纪行。可惜没有连续的时间供我挥洒,断续的时间,却也给我边写边忆边想的余地。一方面是行程和心路的记录和印证;另一方面是想使大家分享,一同对西藏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并力求有所作为。这篇纪行。可惜没有连续的时间供我挥洒,断续的时间,却也给我边写边忆边想的余地。一方面是行程和心路的记录和印证;另一方面是想使大家分享,一同对西藏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并力求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