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藏青年国际旅行社的网站!
西藏青年国际旅行社
客服电话:0891-6330891
联系手机:136 2891 7887 (7天*12小时咨询电话)
中尼边境上的商贸平民心里话
时间: 2009-03-1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本站编辑 字体 [ ]
  3月17日讯,走访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小镇,我们遇到了拉姆和索朗丹增,他们都是在曾经最繁华的“德斯岗”边贸市场开店近20年的商人。攀谈中,他们向我们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使我们对这里的边贸生意有了些许了解,也对这里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拉姆是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丈夫夏尔木是尼泊尔人。他们二人在中国境内的“德斯岗”经营小店已经17年了。

  拉姆说:“我的家是在距离友谊桥不到20公里的乃亚布村,从前以放牧为生。生活水平很一般,在尼泊尔只能算是中下等家庭,所以有了做买卖的念头。17年前,我们向边民学习做生意。后来就来到了樟木,开了自己的店铺做批发,经营一些从尼泊尔带来的日用百货。到如今也开了不少年头,现在来购物的大多是回头客和一些老朋友。不瞒你们说,前两年每年都能赚一万多人民币(相当于15万尼币)。”说到这儿,拉姆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们家现在在尼泊尔算是有钱人了,我有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现在都在上学。”

  拉姆接着说:“不过由于去年形势的影响,生意不好做了。照这样下去的话,日子就难过了。希望形势逐渐能好起来。”

  从拉姆的小店出来,没走几步,我们又进了另一个商店。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原来店里摆满了产自尼泊尔、印度、法国的香水、发乳等化妆品,还有各种尼泊尔的饼干、咖啡、饮料等食品,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缭乱。

  店主人名叫索朗丹增,是西藏的夏尔巴人。他有3个孩子,大女儿次仁德吉在济南的西藏中学读初一,儿子索朗达杰在聂拉木中学读初一,小儿子次仁格桑今年5岁,就在樟木上幼儿园。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温馨而甜美。

  索朗丹增回忆说:“18年前,我是从山上的村子里走下来的,陆陆续续向银行贷款差不多4万元,在当时还是免税区的德斯岗开了个规模不大的小商店,是改革开放给我带来了机遇。当时我拿着边民证,就可以到尼泊尔去批发货物,运回来在这出售。经过这些年的经营,我盖起了自己的三层小楼,顶楼自己住,二层当仓库,一层就是门面房。”

  他顿了顿,接着说:“以前每年少说也能净赚7、8万,不过去年以来就几乎没什么生意了。另外,海关从我们的上面迁移到下面的友谊桥附近,相应的关税也就提高了。比如一袋咖啡我们原本卖35元,现在就得卖到50元,这样就没有多少钱可赚了。近期倒也有相应的边民优惠政策,比如每人每天可以有8000元的免税商品带过来。可是具体落实起来,还有点问题。我们从农村出来盖房子、做生意,就是想把买卖做大,多赚钱,所以还是希望政府能对我们边民多给点儿优惠政策。”

  后记: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一系列特殊、优惠、灵活的政策,特别是对边境地区实施了“兴边富民”的措施,使西藏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日益改善,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

  边境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政治环境的安宁、稳定,也需要更加优惠的边贸政策。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边境贸易,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区外企业在边境地区投资,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度地加强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经贸协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