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在过去20多年里,国家先后投入了超过7亿元的资金,维修并开放了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重要古文物建筑和寺庙1400多处。从今年开始,国家还将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历史文物建筑进行维修,这是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的一次性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图为一名僧人在表演跳神(2007年2月21日摄)。
“冬看本色夏看山”是一句深得游藏三味的行话。那些对西藏文化情有独钟又常常被自诩以“保持西藏民族特性”为“己任”的人蒙得团团转的西方朋友,不妨冬季进藏来看看,西藏文化没有冬眠!
会议文件均为藏汉双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特性的最重要文化符号。岁末年终,西藏的会多文多。记者看到,每逢官方重要会议召开,藏式风格的会场里,总是回荡着藏、汉两种官方用语。而每与会者面前,也总是放着藏汉双语官方文件。
资料图片:3月21日,拉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旦珍在朗读藏语课文。西藏自治区多年来重视藏语文的教学,使每个藏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能接受藏语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期间,藏语教学在1775课时以上,全区从事藏语教学的教师超过1.55万人,藏语成为藏族孩子的必修课。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如龙并非藏族人士,但他完全可以用藏语与他的同僚和部属交流。他说,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依法维护和保障藏族民众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将此纳入法制化轨道。
重点文物贴金补气
马如龙说:“我在世界各地走了些地方,很少看到有布达拉宫这样宫殿建筑300多岁还有这般精气神的。”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西藏先后颁布了《文物保护条例》、《寺庙文物管理暂行条例》等十几部法规,使文化保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投入近7亿元人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近年来,又追加5亿多元,对20多座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积极有效保护。有人专门算了一笔帐,多年来政府对西藏文物保护的投入,足以用百元大钞把1400多座大殿贴上3层。
西藏社会科学院藏文古籍出版社的藏族学者次旦在整理古籍(2008年3月26日摄)。
近30年来,西藏先后采录、整理流传民间的戏剧、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藏汉文资料300多万字,出版藏族传统文化研究论文、专著30多部。已有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入国家名录,31人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传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与此同时,西藏当代文艺创作进入历史最繁荣时期。大型乐舞《珠穆朗玛》、大型歌舞《金色岁月》、《多彩哈达》、《天上西藏》、话剧《穿越巅峰》、新编藏戏《朵雄的春天》等走出高原,走红内地,走向世界。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展示西藏风土人情的舞台表演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节目,同时也给西藏传统歌舞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图为在投资近两千万元打造的西藏首部原生态常态歌舞诗《幸福在路上》中,演员们在表演《雪顿展佛》(2007年8月7日摄)。
藏医入典 藏药受捧
时至深冬,内地心脑血管病多发。记者长期驻藏采访,经常受朋友之托,购买驰名品牌的藏药寄往内地。目前,西藏有藏医院18所,从业人员近1500人;藏药厂18家,生产的360多种藏药供不应求,年产值数亿元。
西藏自治区藏医医药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先后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西藏卷》、《藏传天文历算大全》、《甘露本草明镜》、《四部医典》等一批学术价值独到的著作。
“藏医藏药不仅惠及高原,也正焕发青春造福世界,”马如龙说,“欢迎那些怀疑西藏文化状况的人们亲眼来看看,西藏文化是否真的冬眠?”
- 上一篇:藏区农村地区进来了外国教师支教
- 下一篇:改革开放30年给西藏农牧民生活带来大变样
相关文章
西藏景点
- 拉萨
-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廓街 色拉寺 西藏博物馆
- 罗布林卡 哲蚌寺 羊八井 小昭寺 药王山
- 林芝
- 巴松措 米堆冰川 比日神山 波密 南伊沟
- 卡定沟 鲁朗林海 秀巴古堡 墨脱 南迦巴瓦
- 巨柏林 米堆冰川 雅鲁藏布大峡谷
- 日喀则
- 扎什伦布寺 帕拉庄园 绒布寺 萨迦寺
- 珠穆朗玛峰 希夏邦马 白居寺
- 卡诺拉冰川 樟木口岸 马卡鲁峰
- 山南
- 雍布拉康 羊卓雍错 昌珠寺 拿日雍错
- 拉姆拉错 敏珠林寺 桑耶寺 藏王墓 哲古湖
- 昌都
- 然乌湖 强巴林寺 仁错 孜珠寺 来古冰川
- 阿里
- 冈仁波齐 玛旁雍错 托林寺 拉昂错
- 扎达土林 古格遗址 班公错 科迦寺
- 那曲
- 纳木错 可可西里 色林错 当惹雍错
- 念青唐古拉 羌塘草原 格拉丹东